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whp626187的博客

创作是人生最大的乐趣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清 明  

2017-04-07 15:22:12|  分类: 散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
清明雨共泪,陌上踏泥行。坟前三叩首,难觅唤儿声!

今年的清明节小雨整整下了一天,真的应了杜牧所写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的诗境。尽管现在的人出行多是香车宝马,但遇上这样的天气,也少不了车滑无力,堵车怄气。但就是再堵,也堵不住人们的归心!

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节日,它有上坟祭祖,踏青春游,时令农耕三方面的意义。那为什么把这个节日叫做清明节呢?历史上有这两种说法:一说,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二说,“春秋时期,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到处流亡。一天,他又累又饿,可是找不到一点吃的,随臣介子推背地里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,煮了一碗肉汤让他喝,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。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时候,感动得流下了眼泪。十九年后,重耳做了国君,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。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,劝他面君讨赏,然而介子推却同老母亲悄悄的躲到山西绵山隐居了起来。晋文公听说后,羞愧莫及,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,可介子推执意躲藏不出,晋文公便从三面火烧绵山,想逼介子推出山。 大火烧遍绵山,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,火熄后,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死在了一棵老柳树下。晋文公见状,恸哭不以。装殓骸骨时,人们从树洞里发现了一片衣襟,上面写道:‘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’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号令天下这一天不得生火做饭。所以,清明节也叫寒食节。”

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三大鬼节,即公历45日的清明节、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和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。说来也怪,每到清明这天到处都是旋风。老人们说:“旋风就是鬼,如果人冲撞了鬼魂,是会招灾生病的。当旋风冲着你飞来,你又无法躲闪时,可迅速脱下鞋子,照旋风扣去,如果鞋下有血,则说明该小鬼已被您打死。”怪不得,从前女人死了,都要穿氅子,男人死了,都要穿长衫,原来是为了死后鬼魂能打起旋风行走啊。所以,农村的孩子们,最害怕旋风了。其实,清明时节,阳气上升,南北冷暖气流在此相持交汇,再加上地形的影响,形成旋风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清明节全国各地风俗各异。在涉县老家,清明这一天,首先要打烧纸(打冥钱),把64开的一沓白纸放在硬土地面上,用烧锁(直径1.5cm高5cm的圆铁桶,中间有一根细方柱,形似从前锁门的铁锁)压在纸上,用锤子敲击烧锁,打出四个古代铜钱的印迹,这就是冥钱。现代人不用这个了,大街上卖的冥币跟真的人民币几乎一模一样,只是上面的数字翻了亿万倍,也不知道冥都银行的货币会膨胀到什么程度?其次上坟要烧五色裱纸,说这是换季的布料。午饭后人们开始上坟,男人们扛着铁锹在前,女人们拿着汤食供品在后,来到坟上,一般由家中最小的嫡系儿孙上香烧纸,叫做得继。成年男人则在坟周围洒面汤,坟前磕头祭奠,然后再往坟头上添几锹新土进行维护。女人们可是要坐在坟前哭祭的,这种哭实为哭唱,即把思念的说词用哭腔唱出来。虽是哭唱,但也要哭出鼻涕和眼泪来的,直到男人们把其他事物都忙妥后,过来说一声:“好了好了,节哀吧!”女人们才会停住哭声,去招呼跑出去折取杏花的孩子们一同回家。在回家的路上,一家人却喜乐融融,儿童手举杏花,仿佛要把春天带回家,把新春的希望带回家似的!

人们常说:“十里不同俗”确实是这样。近在咫尺的河南林县,清明时坟头上都会插小红旗,就连每家的房顶上也要插小红旗,甚是奇怪。因为在涉县穿红祭奠是对死者的最大不敬。涉县人认为:红色喜庆,用在喜事上;白色圣洁,用在祭奠上。在涉县,老人去世后,前三年过年都要将对联换成绿色的,不许放炮,儿孙们也不能穿红穿新,何况是上坟祭奠呢!

清明时节,万物萌动,最是人们游玩的好时候,老百姓可没那个闲情,他们要忙着埯瓜点豆,为生计着想。从城里回来的儿孙们对乡村的田野倍感新鲜,上坟后,又是爬山斗草,又是簪花放歌的。不知从啥时候起,他们又喜欢上了吃野菜,说是野菜环保健康,营养治病。村上的老人们见了,却不解的说:“哎,这些个从前都是喂兔子喂猪的,咋在你们这都成了宝贝?”其实,吃野菜自古有之,“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”说的就是这个。只不过过去人们吃野菜是春荒不接时的无奈,现在却是大鱼大肉后的猎奇罢了。不管怎么说,春雨后的田野,一派清新,荠菜、扫帚苗、蒲公英、野蒜遍地都是,只要你有心去找,总会收获满满。其实,挖野菜不但能培养孩子们自食其力,而且能够让他们认识好多植物,更多的是他们还能耳濡目染乡村的淳朴,何乐而不为呢?

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就像是农家的大锅菜,总是那么内容丰富,营养可口。但愿天下的子女们回到家中能认祖孝道,走向社会能清明做人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0)| 评论(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